Hacker News 高赞评论 - 2025-10-22
1. jsheard在”AWS宕机余波:智能床垫失控”中的新评论
科技爱好者:我家全是智能设备。
科技从业者:我家里唯一的科技产品就是打印机,而且我在旁边放了把枪,只要它发出我不认识的噪音我就崩了它。
(从推特用户@PPathole处盗梗)
作者: jsheard | 发布于: 2025-10-21 17:17
2. goda90在”AWS宕机余波:智能床垫失控”中的新评论
我觉得我们需要为”智能”设备建立某种”离线优先”或”离线兼容”的认证标准。这个标准要求设备在断网情况下仍能保持基本可用性和完全安全性,具体门槛会根据设备类别有所不同。通过认证的企业可以在产品上标注认证标识,这样谨慎的消费者就知道该信任哪些品牌了。
作者: goda90 | 发布于: 2025-10-21 17:03
3. teddyh 在《公共信任需要开源投票系统》中的新评论
公众信任要求选举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软件或可编程硬件。
• 为什么电子投票是个糟糕主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3_0x6oaDmI>
• 为什么电子投票仍然是个糟糕主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H2r-sNjQs>
作者: teddyh | 发布于: 2025-10-21 16:57
4. 某用户在”特斯拉正驶向自己制造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冰山”中的新评论
法国监管机构建议:“对于购买了全自动驾驶套件的HW3车主来说,这笔钱多年来实际上相当于给特斯拉提供了无息贷款。汽车制造商应该提供免费的FSD权益转移服务,并在车辆升级时给予1万美元折扣。
这听起来可能数额巨大…”
对特斯拉来说确实是一大笔钱,但对消费者呢?有些人多年前支付了1.5万美元购买至今未兑现的功能,现在只有当他们承诺再次投入更多资金升级车辆时,才能“收回”1万美元——这要么是为了最终获得多年前购买的功能,更可能的情况是,为了最终能够通过订阅制使用他们早已付过费的功能。
作者: Someone | 发布于: 2025-10-21 11:56
5. rester324在”亚马逊人才流失导致AWS陷入困境始于今日”中的新评论
亚马逊似乎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被链接的Engadget文章甚至提到:
“亚马逊消耗美国适龄劳动人口的速度之快,导致另一份内部研究(今年夏天被Recode获取)警告称,该公司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耗尽美国某些大都会区的可用劳动力供应’。”
作者: rester324 | 发布于: 2025-10-21 04:04
6. irjustin在”维基百科称因AI搜索摘要和社交视频导致流量下滑”中的新评论
我敢说句大胆的话:我们确实需要维基百科,即使流量下降也没关系。
纸质百科全书被维基百科取代,但AI并非其替代品(我完全看不出这种可能性)。虽然AI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访问方式,但维基百科的存在价值始终独立。
过去我常嘲讽维基媒体基金会囤积巨额资金却连年增加开支。现在我认为正是时候厉行节约——通过投资实现自给自足,让这个平台延续千年。
对我而言,这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伟大存在,理应以此为目标持续运营。
作者: irjustin | 发布于: 2025-10-21 02:34
7. president_zippy 在《亚马逊人才流失导致 AWS 走向衰败的今天》中的新评论
我自认为工作能力还算不错,但绝不会去那种地方工作。本科期间,有位在亚马逊工作的房东远在另一个州,主动提出帮我安排面试,但时间正好撞上期末考试周。
我询问是否能把面试安排在所有期末考试之后,结果对方不仅断然拒绝,还傲慢地表示我的期末考试与进入亚马逊工作的机会根本不可相提并论——这种态度把他的狂妄展现得淋漓尽致。
类似经历:2016年我刚本科毕业工作几个月时,谷歌的招聘专员突然致电,言语间同样带着居高临下的态度,把”获得谷歌工作机会”说得比其他一切都重要。其实早在他们给我当时的女友寄了本O’Reilly的Java入门教材(因为她面试未通过)时,我就对这家公司印象很差。
真遗憾自己生不逢时,没赶上贝尔实验室、SGI或太阳公司的黄金时代。我曾与许多来自这些机构的技术大牛共事,他们既是良师益友。第一份工作的前两年,每天上班都像是踏入夏尔镇,与二十位甘道夫探讨魔法咒语。
这份工作的美好状态持续到我被调到一个新团队——那里有位曾在IBM式企业任职的中层管理。转眼间,我从被领先我光年的精英环绕,坠入了被呆伯特式角色包围的境地。最讽刺的是这并非惩罚:完成项目后公司奖励我自主选择团队,而我竟选错了。当时以为加入推行”云计算”新概念的团队能开创新天地,却完全没调研未来的同事背景。
至今我仍后悔没有回到最初的团队,否则应该还在那家公司快乐工作。不过话说回来,正是那个糟糕团队带来的厌倦与不满促使我开始投资理财,如今我不仅能现金购房,还能保障自己至少十年随心所欲的生活——这样的结果实在很难抱怨。
作者: president_zippy | 发布于: 2025-10-21 00:15
8. president_zippy 在《亚马逊人才流失导致 AWS 走向衰败的今天》中的新评论
在工程师团队和仓库工人之间,我很好奇他们还要多久就会把所有曾经愿意为这家公司工作的人全部解雇。
即便拥有数十万H1-B签证工程师和数千万非法移民仓库工人的候选资源,当如此庞大的企业以如此迅猛的速度裁员时,终究会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
这让我想起《机器鸡》里那个讽刺桥段:死星上的帝国军官们全都假装被达斯·维达用原力锁喉致死,只为躲避光剑屠杀,随后改名换姓换个岗位重新出现。但亚马逊的情况更糟:根本没人愿意回来。
作者: president_zippy | 发布于: 2025-10-20 23:51
9. 用户didgeoridoo在”我收到的最可怕的’用户支持’邮件”中的新评论
我连故意导出MacOS备忘录都做不到。也许该下载这个工具试试看。
作者: didgeoridoo | 发布于: 2025-10-20 22:42
10. CaptainOfCoit在”原以为本地运行的Postman竟然宕机了”中的新评论
我记得Postman的”核心目标”之一曾是”完全掌控你的数据——保持基于JSON的简单数据格式,可根据用户需求导出和共享”。
作者: CaptainOfCoit | 发布于: 2025-10-20 22:36
11. tantalor 在”我收到过最惊悚的’用户支持’邮件”中的新评论
就像我让ChatGPT分析时它确认的那样
笑死,我们彻底完蛋了
作者: tantalor | 发布于: 2025-10-20 21:36
12. 用户 Someone1234 在《当体育场给所有设施添加人工智能,每个人的体验反而更糟》中的新评论
最近我去一个活动中心,发现他们把所有自动售货机都换成了需要安装应用才能购物的机器。简直离谱——既不收现金也不接受信用卡,只能通过应用支付。
机器侧面的宣传语声称这是为了我的”利益”,可以赚取”积分”和获取”优惠”。不必多说,我自然没有安装那个应用,而是多走几步路向商贩购买了商品。
科技行业存在着严重的傲慢问题。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产品应该成为他人世界的中心。而最好的产品往往是隐于无形的——它们懂得适时退场。
作者: Someone1234 | 发布于: 2025-10-20 20:34
13. gschier 在《原以为本地运行的 Postman 竟然宕机了》中的新评论
这正是我开发Yaak的原因[1]。它完全离线运行、无数据收集、开源,甚至还能通过Git进行同步。
作者: gschier | 发布于: 2025-10-20 20:27
14. seanhunter 在《摩根大通的 OpenAI 贷款令人费解》中的新评论
这分析真够奇怪的。
一家有营收且资金极其充裕的公司获得债务融资,这根本不是新闻,完全司空见惯。”难道所有资金都应该来自投资者吗?”当然不是。任何阶段的公司通常都会混合使用债务和股权融资。
他的企业价值计算也完全错误。破产清算时债务融资通常比股权享有优先偿付权,所以当摩根大通做分析时(相信我他们绝对做过),他们假设的回收率绝不是0%,而是认为在破产情况下很可能收回x>0%的资金。
最后,银行看待与数十亿美元级别公司关系时,不会纠结于单笔循环信贷的投资回报率(尽管这笔交易对摩根大通很可能非常有利)。他们考虑的是:提供循环信贷将如何增加未来为OpenAI债券发行提供咨询的机会,如何在OpenAI进行收购时获得投行业务,以及如何在IPO时抢占先机等等。
作者: seanhunter | 发布于: 2025-10-20 20:06
15. 用户 0x5345414E 在《AWS 美东一区多服务中断事件》中发布新评论
这直接影响了我的生活质量。我在纽约哈德逊广场的Whole Foods超市,因为系统故障没法用会员折扣买巧克力棒,最后干脆没买。现在我的巧克力摄入量严重不足了。
作者: 0x5345414e | 发布于: 2025-10-20 18:04
16. rdtsc 在《AWS 美东一区多服务中断事件》中的最新评论
只要延长统计周期,9的个数就不必减少!”我们依然保证相同的9,只不过现在这个保证期变成了3450年”。
作者: rdtsc | 发布于: 2025-10-20 17:44
17. 用户 indoordin0saur 在《AWS 美东一区多服务中断事件》中发布新评论
看起来主要问题仍在持续。情况似乎比4小时前还要糟糕。说明一下,我是数据工程师,目前Redshift和Airflow(AWS托管版)对我来说已经完全瘫痪了。
作者: indoordin0saur | 发布于: 2025-10-20 16:31
18. 用户 time0ut 在《AWS 美东一区多服务中断》中的新评论
真是难忘的一天。从凌晨三点开始我就一直在事故处理桥上待命。现在我们的系统大部分已经恢复,只剩下少数后台系统还在争夺计算资源。
我们最大的失误在于:虽然设计的是支持多区域部署的应用程序,却无法执行故障转移流程——因为安全团队把我们迁移到了Identity Center,而且只部署在us-east-1区域。这导致整个公司被硬性锁定在AWS控制平面之外。等我们从保险库取出根凭证时,系统已经开始自行恢复了。
这件事再次提醒我们:系统的健壮性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
作者: time0ut | 发布于: 2025-10-20 13:44
19. jvanderbot 在《太空电梯》中的新评论
非常酷。但有一点我希望能够更直观地展示:太空其实离我们很近,只是向上攀登很难。与地球的尺寸相比,我们赖以生存的可呼吸大气层简直薄如蝉翼。
在大多数情况下,100公里的距离还不及两个主要都市区之间的间距。这不过是单日自行车骑行的路程。空气耗尽的距离比横穿城市的公交行程还要短。一次15公里的慢跑或徒步就能让你到达平流层。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喷气式飞机,实际飞行高度比这还低——可能比你朋友家或本地体育场还要近。
带着这个认知再看地图或地球仪,你会感觉万物都如此纤薄!
作者: jvanderbot | 发布于: 2025-10-20 13:03
20. JCM9 在《AWS 美东一区多服务中断事件》中的最新评论
us-east-1不仅仅是普通区域。它还为其他服务提供骨干网络支持,包括其他区域的服务。因此仅仅将业务部署在其他区域并不能避免us-east-1频繁出问题带来的影响。
AWS很少公开讨论这一点,但如果你追问,他们会私下承认AWS架构中存在一些严重的单点故障隐患,一旦us-east-1出问题就会暴露。多数人会认为这意味着AWS在某些领域并未实现真正的多区域架构。
目前尚不确定本次故障是否与这些单点故障有关,但风险规避并非简单”不要使用us-east-1”或”在多区域部署负载均衡故障转移”就能解决。
作者: JCM9 | 发布于: 2025-10-20 12:45